体制
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90年代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 2004至2007年之间,实质GDP平均增长7%,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跌至1.1%,多个行业遭受冲击。对此,政府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
总量
新加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受新元兑美元汇率走强、人口快速增长、赌博和制药业扩张推动,去年取得良好的成绩。据彭博社引用研究机构“CHART OF THE DAY” 的数据,新加坡2011年GDP达到3,268亿新元,按平均汇率计折合2,600亿美元。新加坡通过吸引制药企业建厂、结束40多年赌场禁令的方式正在逐步实现经济多元化增长。经济过去两三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自由的移民政策以及推动生物医药和赌博这些新产业的意愿取得了一些成功。
工业
1961年10月,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除此之外在德福、双溪加株、
裕廊岛是新加坡的经济支柱之一
罗央等地也建立了轻工业基地。各个工业区的工业种类很多,包括橡胶加工、造船、修船、炼油、钢铁、水泥、化学、汽车装配、纺织、药品等。工业产品主要有,机械设备、化学与化学产品、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此外,裕廊岛亦是拥有完善基础设施的能源与石化产业中心,目前有超过100家全球大型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工企业在该岛设有工厂,至今吸引了超过240亿美元的投资。
服务业
服务业在新加坡经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占新加坡GDP的三分之二,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於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谘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农业
农业园区位于林厝港,拥有可耕地面积两千多公顷,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观赏鱼批发养殖、鸡蛋奶牛生产、蔬菜种植等,另外还有一百多家水产养殖场,绝大部分设在乌敏岛和林厝港之间的海域,饲养鲈鱼、虎斑、红鲷等鱼类供应给本地消费市场。
贸易
外贸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进出口的商品包括:加工石油产品、消费品、机器之零件及附件、数据处理机及零件、电信设备和药品等。主要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日本、香港、韩国、台湾、美国、印尼和澳洲等。
经济数据资料
货币 新加坡元(SGD)
财政年度 4月1日-3月31日
贸易组织 WTO、 APEC、ASEAN
国内生产总值 (2011年国际汇率) 总计:2,664亿美元,人均:50,714美元
GDP增长 4.9%(2011年)
通货膨胀 5.2%(2011年)
外汇储备 2,454.9亿美元(2012年1月底)
国债 96.3亿美元
基尼系数 47.8
劳动人口 323万
失业率 2%
各产业GDP 工业:26.8%,服务业:73.2%,农业:不到0.5%
主要产业 电子、化工、金融服务、炼油、食品、修船、转口、生命科学
农业产品 兰花、蔬菜、鸡蛋奶牛生产、水产、热带观赏鱼
总贸易额 (2011年) 9,743亿新元
总进口量 4,596亿新元
总出口量 5,147亿新元
主要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
货币
新加坡元【简称:新元或新币,旧称:坡币】 以S$标记,是新加坡的法定货币。新加坡元可分为纸币和硬币。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钞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额。硬币有:1元、50分、20分、10分、5分与1分钱。
品牌
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很多本土品牌需要借助外力,由国外企业搞代加工,以下是新加坡品牌大全: 新加坡航空公司、虎牌啤酒、麦城黑啤、美珍香、面包新语、OSIM、高品乐、嘉德置地集团、铅笔俱乐部、普柏琳、卡帝乐鳄鱼、大华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等。
更多关于新加坡经济信息,请登陆:http://sg.liuxue360.com/xjpjj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