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相较香港政治的更稳定以及和国际的高度接轨和健全的法制,越来越受到国际企业看好。中国和东南亚的发展正促使一些国际大企业,相继把区域或国际总部从中国搬迁到新加坡。
世界汽车巨擘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国际业务总部,上个月便从上海搬迁到新加坡。
美国农业综合性企业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rcher Daniels Midland),正逐步把亚太总部从上海搬迁到新加坡。
国际商业机器(IBM)则把区域总部的一些功能,例如财务运作,转移到新加坡。
以上三家是已经公开搬迁计划的大企业,未公开或仍在盘算的国际企业显然更多。商家业者们指出,这些大公司的搬迁,可能象征着市场战略出现转变,但跨国公司并没有大批撤出中国的迹象。
去年彭博社报道了通用汽车公司搬迁国际总部的计划后,这个课题便受到关注。近来外国媒体也相续报道这个现象。
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上周报道,香港是个环球金融中心及商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户,但随着它在服从中国中央政府意愿方面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跨国公司便开始把业务发展寄托于更广的泛亚洲市场,并且青睐新加坡的稳定性。
国际房地产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在8月间一份报告中指出,L’Oreal已把许多亚洲业务从上海搬迁至新加坡,保险公司怡安(Aon)也正在新加坡建设它的亚太业务中枢。
对于跨国公司把总部迁移到新加坡的原因,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局长杨吉全受询时表示:“这与整个亚太市场的增长机会有关,不只是中国。”
《纽约时报》昨日报道指出,跨国公司执行人员转移办公地点,主要是反映中国经济更广泛的演变,并非显示有任何大批撤出的情况。中国经济目前是汽车、平板电视等许多产品的世界最大市场,商家们日益把它当成像欧洲一样的市场,让中国业务直接向企业总部报告,而不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同组。
通用汽车公司国际业务总裁斯蒂芬·雅各比(Stefan Jacoby)主掌的国际业务在8月5日已正式迁移到新加坡,但不再包括中国业务,后者现在直接向美国底特律的总部报告。亚太总部所管辖的业务覆盖非洲、中东、东南亚、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的子公司。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司长(美洲)陈志荣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大公司把亚太总部从中国搬迁到新加坡的一个趋势”。不过,跨国公司并不是放弃中国市场,而是日益重视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他说:“我想当企业思考亚洲市场时,它们需要一个‘中国+1’(China-plus-one)或‘中国+2’(China-plus-two)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