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加坡留学:从新加坡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说起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源自殖民地时期的英国教育制度,在招生上至今也有许多英式因素的影响。作为中学升大学重要条件之一的A水准考试也是由新加坡教育部与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机构合办。不过,它与中国的高考也有不小的差别,更接近的或许是高中毕业的结业考试。

  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但并非唯一依据。招生由各个大学自主进行,各个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进一步下放到各个院系,法律、医学、建筑和设计等部分学科还有面试或额外的考试。不过,这却并不意味着任何个人能够轻易在招生程序中施加不正当的影响。

  在招生具体流程的设计上,负责评估的是各院系的招生委员会,而非由任何个人。当地大学的一位老师说,即便是院长,也不可能对招生程序施加不正当的个人影响。当然,新加坡社会环境整体清廉,而且高校教师收入至少也算中上水平,一般不会愿意为此冒风险。

  另一个保证这个招生制度顺利运转的因素是与之相配套的教育体系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成才和就业的机会。也正因如此,虽然新加坡的高考也是全国统考,却没有挤独木桥的感觉。

  根据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数字,新加坡6所高校在2014年本科生招生总人数为1.4万人,达到了30%的同龄人进入大学的目标。但与此相应对的是,新加坡每年也有3万多人进入技术学校或大专学习,这些人学习实用的技术技能,走入社会也能够在各自行业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学历在新加坡早已并非一个生存必须的资质条件。

  新加坡的技术教育体系主要借鉴德国的教育体系。与德国类似,新加坡的学生在很早就分流,未来的去向相对清楚,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知道自己会进入技校,也有的人知道自己会进入大专。这样较早的分流自有其好处和缺点,但他们也并不担心自己未来没有饭吃。从大专毕业的学生,也可以修读建筑,可以进入金融行业就职,未来也可能有美好的前景。

  虽然有很早的分流,大部分时候未来去向已经明确。但在技术学校和大专学习的学生,未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仍可以升入大学学习,实际上每年新加坡高校的新生都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大专。这样打通的教育体系,进退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压力。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为经济服务,也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而不断改革调整。历史最悠久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于1991年,新加坡管理大学成立于2000年,近年来则先后有新跃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新加坡科技学院成立。与此相应的,则是新加坡经济每隔十年左右一次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逐渐过渡到知识经济,如今的时代则强调创新设计能力。自然地,这些变化也带动了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变化和调整。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2015年新加坡留学:从新加坡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说起]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4-12-14 18:16:49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