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讯)旨在栽培科学与工程专才的南洋理工大学“杨振宁精英计划”,8月起将进一步提升课程深度及广度,更注重为学生开拓到海外做研究的机会。它也将成为本地首个“直通”博士课程的学术计划。
计划下,来届本科生都能到南大的海外伙伴大学进行八个月毕业专题研究。目前,计划下只有一小撮学生赴海外大学做这项研究。
此外,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有机会到顶尖海外科研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例如来届新生将能到瑞士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能中心(CERN)考察,并在当地科学家指导下进行研究。
目前,南大、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等,允许优秀本科生不必经过硕士课程,直接报读博士学位课程,但一般须经过面试等遴选过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受询时表示,目前在探讨推出与杨振宁精英计划类似的“直通”博士学位的计划。
杨振宁精英计划调整课程设计后,本科生入学就为升读博士做准备,取得二等甲级荣誉学位或以上的成绩,有兴趣及热忱,无需经过遴选,就可攻读南大博士学位;他们也可以选择南大与海外伙伴大学联办的博士课程,四年里一半时间在海外大学修读。
将报读博士课程人数增至50%
这是计划自2006年设立以来,首次较大规模地调整课程设计。计划每年最多录取50人。
杨振宁精英计划主任陈俊丰副教授说,经调整后,计划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博士预备班”,免去多一轮审核是因为校方对学生的素质深具信心。“报读计划的向来都是顶尖优秀生,我们的挑选过程也将更慎重,学生除了成绩优秀,对科研有浓厚兴趣,也须有从事科研的经验。”目前,两至三成的本科生完成四年计划后,报读博士课程;计划的目标是将人数增至50%。
陈俊丰说,推行这系列改变,是希望让学生全方位加强科学知识,并在特定科研领域累积经验,日后成为科研专才或科技创业家。
“我们希望学生能了解最前沿的科研项目。除了欧洲原子核能中心,我们今后也会探讨带学生到其他著名研究所,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特斯拉电动汽车厂,以及位于法国南部由多国联合建造的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ITER)等。”
资助学生进行研发
计划也将通过资助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研发。学生可以利用在“Crescent Hall”学生宿舍中新设的“车库工作室”(Garage)的工具和资源,探索新点子。他们能在教授指导下,单独或与同学申请资金,课余时间推展研究项目,甚至推出产品原型。
另一方面,杨振宁精英计划的核心课程除了物理、生物、化学及数学,未来也将有气候学及计算学等。学生也有更多机会修读社会科学课程,例如伦理、思辨及写作、企业创新及领导等。另外,本科生将能从特定学科中选择第二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