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最近的国会上针对政府施政方针将教育放在显著位置,成为当当天的热门话题,多名参会议员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政府确保人人有向上提升的机会。
确保人人有向上机会
新加坡内政部政务次长安宁·阿敏指出,我国须确保提供机会让个人能在社会向上流动,而学校奠定的良好教育基础和持续的教育机会至关重要。
安宁·阿敏指出,新加坡是个唯才是用的社会,不论个人出身,政府须确保人人有向上机会。国人可继续通过学校、大专学府和工艺学院所提供的良好教育基础、未来技能的持续教育享有提升技能的机会。
他说:“人民必须知道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如果他们需要多一点助力来达到目标,我们来提供协助。不论贫富,不论学习能力强弱,没有人会被忽略。”
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迪舒沙则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不宜单凭学业成绩来评估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业上发挥潜能固然重要,但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也同样重要。
他说:“单凭学业成绩来评估学校太片面了。历史悠久的学校通常有能力设更高的截分点作为入学标准。这也意味,这些学校在接下来的全国考试中的成绩会理想,并可高于全国平均。我认为,更能有效评估学校成就的方式应是学校为每名学生‘增值’的能力。”
他也肯定前任教育部长王瑞杰和团队所提倡的品德教育,希望现任教育部代部长黄志明和王乙康能延续并发展品德和价值观教育。
迪舒沙表示希望新加坡学生日后踏入职场时,他们的品德、价值观和廉洁会获得肯定。他们能在棘手的情况中做出正确决定。跨国公司、本地和区域公司在考虑新加坡人的学业和技能以外,也会因新加坡人品行的特质和价值观而要聘请他们。
评估学生应鼓励 “跳出框框”
工人党议员林瑞莲也建议,评估学生的方式应能鼓励他们灵活应用所学。评估方式可影响学生的行为,如果新加坡要培养勇于追梦的人民,评估方式也应呼应这点。
她说:“评估方式要能鼓励学生‘跳出框框’,培养不同观点的能力,这不应限于一两个科目,而是贯彻整个教育和评估制度。”
林瑞莲举例说,与其仅照标准答案来鉴定学生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可否也肯定那些能灵活应用所学、提供其他答案和观点的学生?只因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些出入就否定他们的观点,这将会抹杀学生的创意。她也建议通过一些真人真事案例来向学生传达不畏失败的精神。
尽管她肯定政府在提倡全面教育上所做的努力,但也关注教育部近期发给所有中学的指示,要求学校今后处理录取的“上诉”申请时,只能录取小六会考积分达到学校截分点的学生。她认为,这传达学业成绩依然为升学指标的关键,家长会继续向孩子施加压力。
不要把焦点全部放在成绩上
林谋泉也关注“上诉”申请的指示,认为这项政策似乎把焦点放在小六会考成绩,而未顾及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他指出,在这之前,如果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表现优异,但基于某些原因,他无法在小六会考取得佳绩,他仍可以向心仪的中学申请入学,由校长来决定是否批准上诉。
他希望,政府能考虑人民都拥有各自的志向,政府的职责是确保政策调整是有利于人民,“而非为了执行时的便利”。
新加坡未来教育怎么走?听听他们怎么说信息来源:http://www.liuxue360.com/topic/sg/2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