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如何

  新加坡虽然不大,但她是一个多种族、文化多元的国家!实现种族及文化方面的和谐,是新加坡实现国家稳定的基本前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搞好国家教育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新加坡却成功的实现了教育上的既统一又多元!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新加坡如何成功实现多文化教育的!

  一、新加坡的社会背景及多元文化政策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新加坡人口达到4483900人,其中,华人约占75.0%,马来人约占14.0%,印度人约占8.8%,其他民族人口约占2.2%。

  多民族成分给新加坡政府治国带来了一连串问题。有学者说:“新加坡的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和帮派构成不仅多,而且差异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宗教系统,由此造成的价值观念、政见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也特别大,有不易调和的特点。加之因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差别,新加坡的社会构成就更加复杂了,所以新加坡是个极易分裂的社会。这也是新加坡的国情、社会的现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加坡政府选择了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和谐相处的多元文化政策。在政治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公民的国家归属感;选拔领导人和公务员时,充分考虑各民族的代表,并依据各族人口数量确定比例标准。在经济上,新加坡政府通过提供充分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打破过去各民族职业分离的状况。在文化上,让各民族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继承关系,同时也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确认和尊重马、华、印、英四大民族文化传统且兼收并蓄,反对单一文化的渗透,力图众采百家之长,形成新加坡混合文化。在宗教上,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政府致力于促进和实现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坚决反对宗教干涉和介入政治,实现宗教与政治严格分离,公开宣布新加坡不会有国教。

  二、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政策的体现,是由新加坡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新加坡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能力为使命。同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也直接关系到新加坡下一代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从而影响到未来新加坡的社会风气乃至社会格局。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道德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倡导民族团结。

  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树立“新加坡人”意识,新加坡学校的道德教育强调新加坡特色,要求学生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礼、唱国歌,并背诵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此外,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以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新加坡国家的关怀。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存在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即英文学校、华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印度文(泰米尔文)学校。新加坡独立以后,为了冲淡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政府实行了将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合并的制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学校上课、共同参加课外活动,以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增进团结。同时,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校也注意营造民族和谐的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在《新加坡小学教育考察》一书中,作者吴云霞讲述了自己在新加坡孺廊小学的见闻:凡是国家面对学生的各种书面告示,大到“信约”,小到“招生办法”,一律同时用英文、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印刷;政府把每年的8月9日定为宣传、倡导民族团结的日子,那天各族学生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并用不同文字的庆贺节日的标语装点校园;举办文艺演出时,各民族学生纷纷登台表演,校长还刻意把少数民族学生的节目排在前面,以示优待。

  2、语言教育——开展双语教育。

  在1965年以前,新加坡的语言教育为单语教育,也称多种语文学校并存制,即华文学校用华语(包括中国方言)授课,马来文学校用马来语授课,印度文学校用泰米尔语授课,英文学校用英语授课。这种语言教育方式使很多人只懂得本民族的语言,对不同民族的人相互沟通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共同语教育势在必行。新加坡通过引入英语这一共同语,消除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了学生们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新加坡开展双语教育,并对英语和各民族母语的功能做了区分,即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母语的情感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的中立性让各民族都能接受,它的普及、运用有助于新加坡与国际社会及新加坡内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新加坡政府强调英语的工具属性。而各民族的母语则不同,母语的价值在于传授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用各民族母语讲授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使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新加坡,“英华”、“英马”、“英泰(泰米尔)” 三种双语教育组合并存,表明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以及新加坡政府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相比之下,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所采取的语言政策正好与此相反。如马来西亚独尊马来语为国语,以马来语作为全民统一的基础。而在新加坡,虽然华人占多数,却没有选择华语为国语,也没有仅将英语和华语作为双语教育组合,而是采用“ 英华”、“英马”、“英泰”三种双语教育组合,这充分体现了新加坡教育多元文化主义的指导原则。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1979年以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修业年限,这种弹性方案符合学生的实际,也减轻了能力偏低的学生的负担。实际上,如果仅考虑英语的交流和沟通功能,一般人并不需要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

  3、扶持弱势民族。

  新加坡政府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强调对弱势民族的关注。现以新加坡马来人为例,新加坡政府为扶持马来人的教育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政府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对马来人实施免费教育。新加坡建国之初,由于其境内马来人的文化水平比华人和印度人都低,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做出规定,凡马来人的子弟,在中学和大学一律享受免费教育(当时新加坡已经在小学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过新加坡政府和该国马来人的共同努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新加坡马来人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已有了明显提高。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对马来人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因为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可以胜任的工作毕竟有限,所以新加坡政府设法对马来人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具备某种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是发动民间力量,成立以社群为依归的自助团体,帮助马来人提高受教育水平。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新加坡马来人领袖于1982年成立了“伊斯兰教社会发展理事会”(简称“回理会”),由马来人社区、文化团体的代表和行动党的马来人议员联合组成,其职能包括鼓励新加坡马来人学生努力进取、动员家长督促其子女完成学业、对经济贫穷的家庭提供教育福利等。新加坡政府为“伊斯兰教社会发展理事会”提供会所和经济帮助,每个月从每个新加坡马来人员工的公积金户头中扣除0.5元(新加坡元,后来逐步增加到2.5元)供“伊斯兰教社会发展理事会”开展活动,新加坡政府再按1:1的资金比例给予资助。

  事实证明,新加坡马来人社区领袖对马来人学生和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加上开办夜间课外补习班,新加坡马来人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其考试及格的人数逐渐增加,数学成绩的进步尤其显著。

  三、对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析

  1、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了“多元一体”模式,它既不同于加拿大的“马赛克式”多元文化共存,也有异于美国早期“熔炉论”所强调的文化同化政策。

  新加坡的“多元一体”模式与我国学者提出的“多元统一论”有相似之处。张华指出:“不同集团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都是独立的价值实体,都应平等地受到尊重。同时,每一种文化又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有机构成,而且都有其优势与不足、精华与糟粕,因而需要互相借鉴、补充、整合,以促进共同繁荣。因此‘多元统一论’的第一个涵义是建立在民族或集团平等基础上的文化平等,第二个涵义是文化间在相互整合中共同发展。”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原则显然与“多元统一论”有相同之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加坡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加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也是重要的任务,因此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和谐的“多元取向”的同时,也强调“新加坡公民教育”,使得“多元”是一体中的多元,强调两者和谐的结合。

  相比之下,同样依靠外来移民发展起来的加拿大和美国却选择了不同的政策。加拿大偏重于强调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在教育中的独立价值与地位,而对这些文化彼此问的内在联系有所忽视,由此形成了“文化共存”的实践模式。因此,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状况往往被喻为“马赛克”。同时由于加拿大一些族裔群体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从而强化了“马赛克”效应。有学者认为,这种“马赛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加剧了“差别政治”,鼓励个人仅仅认同本民族而不是整个国家,容易导致国家分裂。

  与此相反,主张“同化主义”的“熔炉论”曾在20世纪早期的美国风靡一时。新加坡教育联盟介绍:“熔炉论”强调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同一性与一致性,认为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持有相似的价值观和信仰。“它希望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下层社会各阶级及少数民族团体抛弃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熔化’到占优势的中产阶级、白人种的、基督教的集体化伦理文化中去。”这种漠视移民民族利益的价值取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了修正,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展开,“多元文化主义”开始取代“熔炉论”。

  2、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是由政府主导的,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这使得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行要比许多西方国家顺利、容易得多。

  回顾多元文化教育在西方国家的缘起,许多学者都会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运动”。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理念到思潮,从思潮到运动,从运动到实践”的跌宕起伏的过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曾描述过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即:单一民族研究阶段,多种族研究阶段,多种族教育阶段,多元文化教育阶段,制度化阶段。由此可见,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是自下而上,沿着“少数民族一教育家一政府”这一路径逐步推进的,其艰辛、曲折的历程也是必经的阶段。

  但在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是由政府主导的,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新加坡政府能认识到多民族并存的现实国情,选择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治国策略,通过实施多项政策来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在教育领域,新加坡政府更是从全局出发,兼顾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对学生进行民族观念教育、双语教育等,这些得当的政策、措施加上民情、民意的支持,使得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实行。

  另外,新加坡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新加披由教育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各级、各类教育,有关各级、各类教育的方针、政策、内容、方法、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教师的人事管理等,均由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各局、处直接负责,学校拥有的权限很小。这有利于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是整个多元文化政策的一部分,它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这是它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取向”在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体现。新加坡政府不仅使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更为不同民族人民的相互沟通创造了条件,在整个新加坡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这一切恰恰构成了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大环境。

  这就涉及到“教育的社会性”这一根本问题。教育作为国家治国的工具和手段,它往往受制于整个国民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的“独立性”微乎其微。只有当教育的推行顺应社会潮流,与国家的其他政策相互呼应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才能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正是这样,新加坡的国情和政府的政策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使其能茁壮成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元文化教育本身的作用。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系统,有其必须遵循的内部规律。它把社会需要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状况相结合,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传递国家的政策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社会多元文化的思想得以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多元文化教育为推动新加坡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和新加坡的其他多元文化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立足于自身的国情,有很强的“实际功用”,但是它缺少对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关注,相应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也未得以确立。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源于其国内多民族并存的格局,因此教育重心就在于培养平等、团结的民族观念,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交流,同时给予少数民族学生适当的扶持。这些政策观念是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因此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这种过分注重实践而忽视探讨深层理论问题的教育思路,会使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缺乏后劲。

  目前新加坡有关方面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其功用色彩十分浓厚,但缺少对深层理论的探讨和关注。以多元文化教育目标为例。郑金洲把多元文化教育的个人目标分为了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对照来看,新加坡在实现前两个目标上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基本上能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存在”,“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文化群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技能目标上,在“冷静、客观地评判自己的文化”、“分析文化间的差异”、“形成历史的观点和文化意识,发展文化交往能力,形成社会活动技能”等方面,新加坡学生似乎有所欠缺,至少在他们相应的教育内容中没有得到反映。而这实际上恰恰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难点和重点。

  在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探讨中,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一个热点问题。曾有学者在谈到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时,提出了“课程设置是关键”,“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课程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的技能;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解释和评价不同民族群体的观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冲突……”。但在新加坡,这些课程观显然尚未得以确立,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于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观念的德育课程中,多元文化的思想还未能完全渗透到其他课程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新加坡教育如何]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7-04-19 21:49:20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