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八所小学和十所中学将在2022到2024年之间进行合并。新加坡教育部说,新生人数逐年下降等因素,影响了一些学校提供全面的教育课程。当局因此决定合并这些学校。将合并的小学是:聚英小学和先驱小学、友诺小学和德乐小学、华苑小学和史丹福小学、光洋小学和城景小学。将合并的中学是:育青中学和平仪中学、蔡厝港中学和德惠中学、励进中学和群立中学、光伟中学和东林中学、福春中学和辅廉中学。
据悉,大部分受影响的学校都将在2023年合并,但位于裕廊西的聚英小学和先驱小学将率先在明年合并,先使用聚英小学的校舍,在2025年再搬到登加市镇的新校舍——届时将成为新发展的登加市镇的第1所小学。
教育部也在其文告中指出,提前让两校合并是配合裕廊区域线路工程路线图修改,以改进地铁线的运作。
这不是新加坡教育部第1次进行公立中小学院校合并。
自2010年起,教育部已为34对学校进行合并,新设23所学校,多数是在榜鹅和盛港新镇的小学。
比如19年就有8所初院、14所小学、6所中学面临合并,这也是首次有初院进入院校合并计划之中。当时教育部就表示,未来十年不排除仍有进一步的院校合并计划,果然,今年就迎来了18所公立中小学合并的消息。
之所以进行大规模的院校合并,官方表示,与新加坡日渐走低的生育率有关。
新加坡教育部副教育总司长兼学校司统筹司长刘慧丽表示:新加坡生育率下降影响了一些学校的招生人数。尽管这是一项艰难的决定,但为了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选项,教育部认为有必要这么做(并校)。
她指出,一所学校维持一定人数和规模,才能提供较多元化的科目组合选项、课外活动及特别学习项目,教育部谨慎并再三衡量后认为,合并学校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效益。
那么并校后,留学生家长最关心的国际学生学额问题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尽管教育部没有直接颁布这方面的规定细则,不过从受影响院校的招生信息来看,仍然会受到一定冲击。
比如最先合并的聚英小学和先驱小学,从明年至2024年都不会再招收小一新生,要等到完成搬迁到登加新校的那一年,才会重新招收小一新生。
要知道,国际学生要进入政府中小学,不仅要通过难度较高的AEIS考试,是否录取还要取决于公立学校的学额剩余状况。并校学校在过渡期间不招收新生,无疑让本就珍贵的学额愈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