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多次反复分流而著称 “分流制”的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 即通过分流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班级,学习难度不同的知识,以此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新加坡第1次全国性分流是在小学三年级,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参加一个智商测验。那些成绩好的会被分到“名校”就读天才班(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GEP。
这些孩子的课程更难,学的更多,老师更好,资源更好。原本智商的差距加上资源的差距就把学生的距离拉得更大了。
第二次全国性分流是小六离校考试(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简称PSLE。
与此同时,直通车学校是全新加坡最好的学校才提供的课程,学生不需要考中考,直接高考。这就是普通学校和名牌小学的差距。
第三次分流发生在中学毕业学生通过剑桥0水准考试,形成第三次分流,最好的30%进入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相当于我们的高中),它主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接着的50%进入相当我国大中专的理工学院,余下的20%进入相当于我国职业高中的工艺教育学院。
在重要的高中阶段,新加坡的IB成绩也是令人瞩目。
新加坡的文化是精英文化,是实行精英人才制度的国家,一小撮精英领导国家,要想成为上层建筑或服务国家必须要是受良好的教育的精英人才。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表示:他一直认为人的基本质素,先天就已经由基因决定了,后天能做的有限,所以要挑选那些先天条件优越智商高的精英来治理国家,只要能给被治理者带来实际的好处就行。
此前,在全球精英素质排行榜的评选当中,新加坡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此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教育中信奉着精英教育的原则。新加坡连续两年在全球精英排行榜中名列榜首也充分体现了新加坡精英教育的优越性。